- 级别
-
8
网站编辑
|
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紧扣产业发展前沿,明确提出了建设“两城一中心”,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大力发展以集成电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20年,新区集成电营收规模达到506.8亿元,同比增长63%,中安天驰、芯原微电子等187个“芯片之城”相关项目签约落地,投资总额1114.6亿元。 “作为南京集成电产业发展的核心重镇,江北新区致力于打造具有高识别度、高美誉度、高知名度的中国‘芯片之城’。在短短四年左右时间里,集聚了集成电上下游企业500余家。”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指出,“‘芯片之城’平地而起,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南京江北新区是2015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中国第13个国家级新区。区位优势为新区的高新产业发展厚植沃土。新区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汇处,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1小时可通达南京都市圈各城市,2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周边200公里半径内有25个城市、近2 亿人的巨大消费市场。 深厚的高校资源是新区产业创新的动力源泉。新区境内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10余所高校,设立了近百个科技创新平台和工程技术中心。新区成立后,凭着热情真诚的人才服务,年均增长人口超20万人,其中18-34岁的年轻人占到75%,本科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近80%,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余人,其中诺贝尔获得者2人、中外院士58人、科技顶尖专家35名、创新型企业家百余名。 作为南京集成电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江北新区牢牢把握新一轮国家支持集成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通过打造“芯”、汇聚“芯”人才、“芯”链条、凝聚“芯”动力,在短短四年左右时间里,集聚上下游企业500余家,产值规模突破500亿元,实现了集成电产业的跨越发展。 “芯片之城”产业布局完善,凸显了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芯”格局。新区按照“立足优势、突出重点、错位发展、相互支撑”的原则,优化和完善集成电产业发展布局,重点打造“三个”,即以产业技术研创园为载体打造集成电设计及综合应用,规划面积20.8平方公里,以自主安全可控为特色,促进芯片设计与系统应用协同发展,加速从设计端带动生态链跨越式发展,打造全球智能设计中心。以浦口经济开发区和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为载体打造集成电先进制造产业,大力建设发展晶圆制造、封测产业及配套材料,着力建设国际领先的12英寸、16纳米先进工艺水平规模生产线,推动封装、测试工艺技术升级,布局集成电装备、材料与工艺结合,延伸产业链,增强配套能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晶圆制造、封测及装备。以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为载体打造集成电材料产业,依托新材料科技园化工产业优势,围绕集成电产业链向材料、特气、危废处理、电子化学方向延伸,着力强链补链,形成在新区788平方公里内全产业链的完善布局。 “芯片之城”瞄准产业“关键点”,加速前瞻性创新资源集聚,核心攻关新动能。新区全力集聚国际顶尖创新资源,与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鲁汶大学以及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40余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等创新合作,集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2家,加速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孵化企业发展壮大。新区全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和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一是集中力量实现EDA工具本土化,一方面推动全球最大的芯片设计自动化企业新思科技落户,另一方面全力开展EDA关键技术攻关,在数字验证模块引进芯华章、数字实现领域引进芯行纪,在模拟设计环节引进了华大,南京桑拿水会技师招聘实现了EDA三大主要模块的研发推进,将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二是全力支持鲲鹏和龙芯突破CPU本地化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CPU芯片底层架构搭建的两大核心——基于ARM架构的华为鲲鹏和基于MIPS架构的龙芯中科都已在新区落地,以自有品牌服务器北联国芯为龙头打造国产化元器件、部件、整机制造,首条产线已投产,华为鲲鹏生态产业园和龙芯自主创园项目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已有启辰智能、嘉擎信息等20余家生态链企业陆续落户。 “芯片之城”壮大“全链条”,持续提升产业链完整度和发展能级。新区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构建以IC设计为核心,以光电子芯片和射频芯片为特色,涵盖晶圆制造、芯片封装及成品测试、专用材料与设备、终端制造和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产业链结构,集聚了紫光展锐、创意电子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前瞻布局,加速培育发展光电子芯片产业,集聚了南智光电、曦智科技、镭芯光电等企业,将在未来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领域抢占先机,助推产业“弯道超车”。吸引碳化硅、氮化镓等领域国际国内顶尖团队落地新区,集聚中安科技、超芯星半导体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形成第三代半导体设计、材料、器件等完整产业链。新区开展专业招商引资。平台招商、基金招商、律所招商等特色招商方式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30余只集成电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超4倍,总认缴规模超1800亿元,平均年投资回报率有望达30%。 “芯片之城”做优“产业土壤”,构建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生态。新区打造专业化、精准化、全方位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打造南京集成电产业服务中心(ICisC),建设涵盖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全产业要素公共服务平台,围绕EDA、仪器测试、MPW、IP、芯机联动等全流程,建成全国集成电公共服务平台华东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EDA共享中心,建立包含台积电16nm先进工艺在内覆盖全球主流工艺产线的流片渠道。围绕光电子芯片细分领域研发,打造了全国首个规模化光电集成芯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区打造全国首创的南京集成电培训,填补国内尖端职业人才培养空白,联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同成立一个衔接高校和企业、推进产教融合的平台。先后出台集成电人才试验区、人才安居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有力形成了政策高地,成立“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南京)人才培养联盟”。充分发挥硅谷等6家海外创新中心,以及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ARM中国创育中心人才招引、培育功能,为集成电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未来三年,新区还将培养1000名高端国际创新人才、5000名工程技术应用型紧缺人才。新区构建便捷严格知识产权体系,通过的专利案件,可直接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快速通道,大大缩短审査周期。积极鼓励集成电企业申请国内外专利,对集成电布图设计等实施最严格的产权,为集成电技术创新披上“护身符”。新区打造合作发展氛围,成功举办了连续三年的世界半导体大会、中国集成电设计业年会(ICCAD)、半导体才智大会等重大活动,持续打响“芯片之城”的品牌。 下一步,江北新区将以产业链协同创新为动力,加快打造产业链完备、特色鲜明、规模效应明显的集成电产业集群。 “力争到2025年,集成电企业超10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3000亿元规模,产业规模及人才集聚度迅速提升,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为集成电产业的江苏龙头、长三角地区的核心重镇、全国领先的产业高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芯片之城’。”陈潺嵋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