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夜网_南京夜生活_南京夜生活网_南京夜网论坛

标题: 南京桑拿会所江苏省人民 [打印本页]

作者: 南京桑拿    时间: 2021-4-22 16:24
标题: 南京桑拿会所江苏省人民
  魏赟(江苏省人民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江苏、安徽两省共同举办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今年2月,国家发展委批复同意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第一个由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都市圈规划。3月22日,江苏省人民、安徽省人民印发了这一《规划》。《规划》的出台实施,南京桑拿会所为南京都市圈发展明确了战略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标志着都市圈进入实质化建设阶段,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经江苏、安徽两省领导同意,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两省有关方面负责人,向大家介绍解读《规划》,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江苏省发展委副主任林康先生,安徽省发展委一级巡视员笪艺武先生,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先生,滁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金力女士。此外,南京都市圈城市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常州、芜湖、马、滁州、宣城的发展委负责人也出席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并在新闻发布厅前排就座,我就不一一介绍,发给大家的名单里面都有。我是江苏省办公厅新闻协调处魏赟。首先,请江苏省发展委副主任林康先生作总体介绍。  林康(江苏省发展委副主任):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南京都市圈建设的关心支持。作为全国都市圈先行者,南京都市圈在各相关城市共商共建中已经走过20年发展历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经国家发展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和安徽两省正式印发,成为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当今世界,都市圈通过在更大城市地域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日益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2019年,国家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对我国都市圈建设进行系统部署。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横跨江苏、安徽两省,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6年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2019年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2020年,把支持南京都市圈编制实施规划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年度任务。按照这些要求,南京市牵头,镇江、扬州、淮安、常州、芜湖、马、滁州、宣城8市共同开展大量的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江苏、安徽两省发展委进行了衔接和修改,最后由国家发展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省、安徽省联合将《规划》正式印发。这个《规划》的出台,前后历时近2年,期间在重要节点都得到了国家发展委的悉心指导,是一个上下联动、两省协作的高质量,对于更高层级更大力度推进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具有重大意义。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着眼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更好把握都市圈建设规律,结合实际对南京都市圈发展进行系统务实谋划。《规划》主要内容可以概况为:一个空间格局、两个关键、两个阶段目标、四个定位、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以及两套保障机制。具体包括前言、12章、38节和14个专栏,共计3万余字。  一是立足实际,合理确定规划空间布局。借鉴世界主要都市圈发展经验,基于人口通勤流动等大量数据的分析,尊重区域合作历史,挖掘都市圈发展潜力,合理确定南京都市圈范围。南京都市圈主要包括: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句容市,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淮安市盱眙县,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马市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县、当涂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和天长市,宣城市宣州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00万;规划范围拓展到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依托这一空间范围,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极核带动、同城先行、轴带辐射、多点支撑,努力形成“一极两区四带多组团”的都市圈空间格局。“一极”为都市圈龙头,即南京市,强化辐射服务和引领带能。“两区”为宁镇扬和宁马滁两个同城化片区,加快同城共建和先行示范。“四带”分别为沪宁合创新服务中枢发展带,密切对接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沿江绿色智造发展带,推进资源整合和绿色转型,增强对皖江城市带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带动;南北方向的宁淮宣和宁杭滁两条生态经济发展带,畅通南北区域大通道,联动开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多组团”为都市圈内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强与周边中心城市的统筹规划、功能配套和共同发展。  二是抓住关键,聚焦同城化和高质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同城化发展”这一都市圈建设的核心要义,将“同城化”和“高质量”贯穿规划全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为主线,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努力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三是高点站位,明确都市圈发展愿景。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重大战略为统领,着眼示范引领全国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系统梳理面向未来区域竞争格局的优势潜力,研究提出“一高地一中心一区一圈”战略定位,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圈。结合战略定位,立足南京都市圈基础条件,着力体现现代化都市圈内涵要求,充分考虑需要和可能,分两个阶段提出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瞄准全国,到2025年,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P超过15万元。第二阶段是瞄准世界,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四是协作共进,加快重点领域攻坚突破。按照都市圈战略定位和发展愿景,聚焦“同城化”“高质量”,各扬所长、合作共建、共同发展,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协同促进、现代产业分工协作、高水平合作、统一市场建设、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共保联治、城乡融合发展等8个方面,明确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具体是: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是打通“断头”“瓶颈”,构建内外畅通立体交通网,建设“畅达都市圈”“智慧都市圈”;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是共建研究—研发—应用创新链和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打造创新都市圈和科创共同体;产业协作方面,重点是支持发展地标性产业,积极引导产业错位布局、分工协作和特色化发展,共建现代产业体系;合作方面,重点是全方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共建一批高水平平台和营商高地,合力打造“都市圈”;统一市场方面,重点是全面清除行政分割、市场壁垒和行业垄断,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加快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市场和金融资本市场。公共服务方面,重点是推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就业社保和区域治理一体化发展,加快优质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整体提升,共同打造幸福都市圈;生态环保方面,重点是建立健全生态共保联治机制,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打造绿色都市圈;城乡融合方面,重点是推动城乡要素跨区域合理配置,协同建设现代城市和特色田园乡村,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五是创新,构建都市圈建设制度保障。彻底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关键所在。针对都市圈涉及两省多个行政主体的现实,充分依托南京都市圈运作机制,着力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进一步强化协商合作与制度创新,加快构建“同城化发展”和“规划实施”两套机制。重点提出建立健全常态化协商、政策协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跨界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同步构建各方分工落实、实体机构牵头推进、各级财政协同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规划实施机制,确保都市圈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认真履行省级层面协调推进职责,密切与安徽方面合作共建,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积极性主动性,合力推进规划落地实施。  一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按照突出年度特征、聚焦跨区域跨领域、采取清单制项目化推进原则,制定都市圈建设年度工作要点,细化实化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建立常态化年度推进机制,力争通过一年又一年持续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把规划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二是强化协调联动。立足都市圈跨省实际,充分发挥省级部门承上启下、沟通各方作用,尽快建立省际工作对接机制,指导推动地方开展政策会商和项目对接,积极协商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两省各部门各方面更大力度参与和支持都市圈建设。  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着眼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主动做好向上对接汇报,争取推动一批重大试验、重大载体平台、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经验做法上升到国家层面,努力集聚更多资源力量、更大支持政策,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在此,新闻界各位朋友继续关注和支持南京都市圈规划建设,积极参与我们后续有关活动,充分解读好《规划》相关内容,正确引导社会和预期,让不同企业、不同群体能够按照规划明确的方向推动都市圈建设,为把南京都市圈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提供有力的支持。谢谢大家!  魏赟(江苏省人民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林康副主任。下面,请安徽省发展委一级巡视员笪艺武先生发布新闻。  笪艺武(安徽省发展委一级巡视员):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安徽发展工作的大力支持。我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参加《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刚才江苏发改委的林康副主任已经就《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安排,都作了全面介绍。我来介绍一下安徽在推动《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今年安徽省落实《规划》的一些工作打算。  2019年10月,江苏省发展委牵头编制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邀请安徽省发改委加入。我们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力量对安徽加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相关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召开专家咨询会,征求有关市和省有关部门意见。经请示安徽省人民同意后,于2020年4月配合江苏省将《规划》国家发展委。2021年2月2日,国家发展委正式批复了《规划》。3月22日,两省正式印发实施。因为《规划》的内容涉及到两省多个市县区,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江苏方面,共同建立合作推进机制,共同制定年度工作清单,推动《规划》加快实施。今年,我们打算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互联互通,是都市圈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将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断头”贯通工程,扩容“瓶颈”。推动沿江高铁合肥—南京—上海段开工建设,加快宁滁城际、宁马城际、来六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建成通航芜湖宣州机场。进一步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通勤能力,共同打造“畅达都市圈”。  二是促进产业分工协作。产业的协同发展,是都市圈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这一方面,南京是龙头老大,将发挥南京都市圈资源禀赋,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智能家电等领域,强化“双招双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推动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共建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三是推动省际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毗邻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是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将共同编制完成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新型功能区国土空间布局方案和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全面加快新型功能区建设。南京桑拿会所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成功经验,深化管理体制研究,探索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径。  四是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公共服务一体化,也是都市圈重要的内容。我们将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服务资源一共享,鼓励与南京等地高水平医院合作办院、组建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加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建设,开通跨省公交线。推动优质公共服务一体化、连锁化供给。  五是强化生态共保联治。生态的共保联治,是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共同加强生态,协同推动治理,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推广滁河跨省水质生态补偿经验,落实石臼湖等跨界山体湖泊的协同治理,推进安徽来安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切实提升整体生态质量,打造“绿色都市圈”。  魏赟(江苏省人民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笪艺武巡视员。下面,各位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供职于哪家,以及提问哪位负责人。  新华日报记者:有一个问题,想请问江苏省发展委林康副主任,南京都市圈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横跨江苏、安徽两省,涉及9个设区市。今后在推进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引导和推动中心城市南京与其他城市更好地协同发展、共赢发展?谢谢。  林康(江苏省发展委副主任):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都市圈的建设,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打破行政区划约束,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周边城市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通常来说,都市圈重要的不是空间范围有多大、包括谁和谁,关键是核心城市要强,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要形成紧密联系。这样,都市圈才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出台实施《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根本目的在于行政藩篱,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高效配置,促进圈内各个城市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着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关于你提到的南京与其他城市协同发展、共赢发展,从国际上看,都市圈建设、区域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我们省内已经在深入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建设、宁锡常结合片区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为都市圈建设做了很多工作。南京与安徽接壤比较多,南京北面、西面、南面都与安徽接壤,与安徽渊源深厚、联系密切,特别是与马、滁州等安徽城市经济联系非常密切、文化习俗相近、社会人员往来频繁。这个区域历来是交往比较密切的,远一点看,清朝的时候,两江总督府就设在南京,管辖的范围就是江苏、安徽、江西。近一点来说,1986年,南京就成立苏皖赣三省16地市参加的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这也是南京都市圈前身。2000年,江苏城市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南京都市圈概念。  经过20多年共商共建,目前以南京为中心的通勤圈、产业圈、生活圈正在形成。这个区域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比如在交通出行方面,南京已经开通18条跨市跨省公交线,禄口机场在都市圈范围里布局35个城市候机楼。根据有关方面测算,马博望区与南京的通勤人口联系强度达到8.5%,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说明人员往来非常密切;在产业创新方面,南京多所高校在周边城市设立研究院或实训,一批合作共建园区基本形成,比如说马配套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滁州汊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引进南京车辆零配件企业,应该说产业合作、产业延伸在都市圈内比较好;在民生服务方面,都市圈统一挂号平台已经运营多年,到新街口逛街购物也是都市圈居民消费常态,到安徽周边旅游也是南京市民出行常态。正是因为南京都市圈多层次务实合作在不断深化,各个城市之间互惠互利良性循环发展,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也因此得到了国家层面关注和支持,成就了今天第一个获得国家批复同意的都市圈规划。  对于推动都市圈各城市协同发展,我们将结合《规划》的下一步实施,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重点领域合作共建。立足南京功能外溢和辐射带动,注重分工与高效协同,持续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务实合作,加快构建都市圈畅达交通网、科创共同体、现代产业链和公共服务圈,在合作共建、互惠互利中促进各城市共同发展、整体提升。二是抓好重点合作平台载体建设。支持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建一批跨区域重大功能性合作平台,实现点上突破、示范引领区域协同发展。三是抓好协商协调机制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都市圈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运作机制,推动建立规划政策协同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搭建高水平区域分工协作体系,有力支撑保障都市圈同城化高质量发展,实现都市圈内各城市合作共赢、合作发展。谢谢。  安徽卫视记者:刚刚注意到,合肥都市圈的范围和南京都市圈的范围有重叠的地方。我想请问安徽省发展委的领导,如何看待这两者关系?如何推动双圈协同发展?谢谢。  笪艺武(安徽省发展委一级巡视员):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安徽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实际行动。我们对《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表示完全赞同、全力支持。近年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联动发展不断深化,双圈相关城市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双圈在空间区域上略有重叠,重叠实际上就是叠加,地理上的重叠就是政策上的叠加,应该说重叠是有好处的。安徽省也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重叠”的区域,得到了很多实惠。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推动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范。  一是加强规划编制。加强合肥都市圈“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构建双圈合作机制,在基础设施、创新产业、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对接,做到一体规划、分步实施,促进两个都市圈的协同发展。  二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通勤圈”支撑都市圈,把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高铁、城际轨道网建设,推进滁州、马与南京城际铁对接,加快沿江高铁合宁段建设进度,谋划建设G60科创走廊合肥—芜湖磁悬浮通道,尽快实现合肥与都市圈其他城市全部开通直达高铁动车。  三是推动创新平台协同共建。合肥与南京在科技创新优势互补、集成发展上的空间很大,共建共享创新平台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我们将充分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用和合肥国家实验室作用,与南京名校、大院大所合作,促进都市圈协同创新,以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创新为方向,集聚全国乃至全球技术力量,共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四是推动产业协同互补。支持合肥、芜湖分别与南京共建分行业产业创新中心,围绕集成电、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有优势领域的深化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共建产业技术中心,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推动南京都市圈建设,我们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办好合作的事情。强化“一家亲”意识,树立“一盘棋”思维,贯彻“一体化”,落实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合作互动,强化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谢谢大家!  江苏广电总台记者:我想问一下南京市杨学鹏副市长,南京作为都市圈“火车头”“龙头”,下一步将如何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确保规划贯彻落实,推动都市圈建设提速提质?  杨学鹏(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新闻界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南京的关心支持。作为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承担着为全国探索跨省级行政区区域治理新模式、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我们深深感受到:规划获批,来之不易;落实规划,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繁重。南京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我们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紧迫感、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全力抓好规划落实。我们将在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委指导下,在省委省领导下,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在准确把握规划内涵上下功夫。结合国家发改委批复要求,认真吃透规划,准确把握都市圈建设的总体要求、发展定位、目标任务、具体举措,进一步明确方向、理清思、抓住重点,创造性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全力推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二是在做好目标任务分解上下功夫。围绕落实好发展规划,推动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健全规划体系,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确保发展规划层层细化、精准落实。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公共服务供给等重点领域,明确任务分工,完善细化举措,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在实行项目化推进上下功夫。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推动各项任务具体化项目化,研究推出一批支撑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和民生项目,重点抓好高速铁、城际铁、科创载体、智慧城市、长江口水源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的协调推进,确保合作事项取得实效。  四是在提升发展能级上下功夫。南京将带头加强协作,在全力做大经济规模、提升城市能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辐射服务功能,为周边兄弟城市发展赋能提速,推动各城市紧密协作、各展所长,引领都市圈提档升级、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五是在完善实施机制上下功夫。继续发挥好都市圈联席会议机制,研究构建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运作体系,确保决策科学、协调有力、执行到位。会同兄弟城市探索建立统一的规划委员会,组建南京都市圈建设办公室,推动协调协商机制常态化,汇聚形成推动都市圈建设的强大合力。  安徽日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滁州市金力副市长。滁州就落实《规划》有哪些考虑?请问您认为,这些考虑中的重中之重有哪些?  金力(滁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谢您的提问,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下面,根据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一一作个回答。滁州和南京一衣带水,人文相亲,地域相连,历来和南京的交往都十分密切。这一次在《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里,也把滁州作为宁马滁同城化片区和宁杭滁发展带之一。这个对于我们来讲,是一次机遇。我们市将会在南京市龙头带动下,抓住这次发展机遇,始终秉承我们是南京“发展腹地、产业配角、生态屏障、合作伙伴”这样的定位,全面加快与南京同城化发展,共同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具体的来看,是在五个方面发力:  一是共建“大平台”。我们市将全面启动列入国家《规划纲要》和《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顶山—汊河、浦口—南谯这两个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进一步谋划重点任务,打造“一体化都市圈”。  二是加快构建“大交通”。我们市将围绕南京都市圈环型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实施列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合宁高铁、宁淮高铁、宁滁城际、来六高速、汊河大桥等一些重大的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聚力打造“畅达都市圈”。  三是合力打造“大产业”。我们市也将整合资源,通过分工协作、链接融合,一手抓我市传统产业提升,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共同打造“产业协同都市圈”。  四是共抓“大环保”。“共抓大,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上下游联动,积极运用滁河生态环保共享机制开展滁河生态,加强长江禁渔协同合作,共同打造“绿色都市圈”。  五是着力提升“大服务”。我们进一步加强与南京地铁、公交的无缝衔接;推进两市市民卡联网通用,探索建立两市居民“一”;支持与鼓励我市医疗机构和南京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进一步探索跨省、跨市医保结算机制。在教育、养老等方面,我们也会积极和南京对接,寻求合作,打造“共享都市圈”。  刚才这位记者朋友也问到在这些考虑之中,重中之重又是哪些?对于滁州来说,国家《规划纲要》和《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都把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作为发展重点任务。这个对于我们市来说,更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也是我们承担的一个重大任务。我们市会举全市之力,**物力、人力、财力加快建设。对于我们来说,当前主要是抓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这个将会同南京市一起进一步完善,解决有空间干事的问题;同时,我们也会结合安徽省编办前不久批准的两个新型功能区管理机构,加快队伍建设、班子建设、制度建设和对接机制的建设,来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  二是“边规划、边建设”的要求。我们已经启动了两个新型功能区核心区拆迁和一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设置和建设。我们也力争在最快和最短时间内,能够建设一批标杆性工程,取得一些示范化,打造我们跨区域协同发展的产城融合新城区,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南京都市圈发展提供典范,谢谢大家!  南京发布记者:我想请问南京市杨学鹏副市长,南京都市圈从概念提出,到今天成为国家发展委批复的首个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作为中心城市,在联系周边城市的快速通行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杨学鹏(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感谢您的提问。“一圈同城,交通先行”。近年来,围绕打造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南京市与兄弟城市持续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轨道网络逐渐完善,公网不断加密,为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夯实了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协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内部通勤能力,畅通对外联系通道,共同打造“畅达都市圈”。主要想在以下四个方面来发力:  一是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推动干线铁、城际铁、市域(郊)铁、城市轨道“四网融合”,打造互联互通、便捷通勤的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宁马、宁滁城际轨道,持续推进南沿江城际铁建设,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宁芜铁复线工程、宁淮铁、宁宣铁、扬镇宁马铁等前期工作。  二是共建便捷通达公网络。规划建设南京都市圈环线高速公,加快构建都市圈一体化快速网体系。深化宁滁、宁盐、宁和等高速公的前期研究,推进宁马、宁合高速公改扩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312国道、356省道等国省干线公快速化工程。  三是共建江河海联动航运体系。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枢纽,打造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积极推进南京港与中上游港口城市间外贸中转业务,加强城市间口岸合作,推进近洋航线发展,提升口岸中转服务水平。  四是协同打造现代化机场群。优化空港布局和功能协调,形成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枢纽,扬州泰州、淮安涟水、芜湖宣州等周边机场为辅助的机场体系。加快提升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客货运功能,推进溧水空港大通关建设。  魏赟(江苏省人民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南京都市圈建设,是国家着眼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重要举措,大家能够持续关注,并且支持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发展。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感兴趣的问题,发布会以后,还可以和两省发展委以及9个城市联系,进行进一步采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两省共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开到这里。谢谢大家!




欢迎光临 南京夜网_南京夜生活_南京夜生活网_南京夜网论坛 (http://ddf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